![]() |
![]() |
智能终端掌上大战 大家都想“吃苹果”
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作为一个完整产业链上的产品已经成为各电子厂商争夺的焦点。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已经成为未来最重要的电子终端。以抢占资源、互补互利,用无缝隙产品迎合不同市场为目标,各大厂商相继开打“组合拳”。事实证明,不管是平板电脑还是智能手机在2011年乃至未来,都将是各大电子厂商上市产品大名单中举足轻重的成员。屏幕、尺寸、应用将是这场智能掌上大战的三大主线。
在三星杀向10英寸平板电脑之后数日,来自科技博客苹果观察者JohnGruber的消息称,苹果将会推出6英寸的“迷你”版苹果iPad,对抗三星7英寸平板电脑GALAXYTab,他们无疑正掀起一场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屏幕尺寸大战。
去年下半年,三星陆续推出了4英寸的旗舰智能手机GALAXYS、以及7英寸的智能平板手机GALAXYTab,开始全面叫板苹果,此后,其他品牌也随之跟进,全面联动起来的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市场早已是波涛汹涌。2月14日,在全球最令人关注的显示通信行业风向标的2011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三星摆出了4.3英寸智能手机GALAXYSⅡ、7英寸平板电脑GALAXYTab,10.1英寸平板电脑GALAXYTab10.1的全阵线,其中智能手机GALAXYSⅡ和平板电脑GALAXYTab10.1是首次亮相,携GALAXYTab上市三个月即销售超过200万部余威的GALAXYTab10.1更是目标直指iPad。摩托罗拉的组合是4英寸智能手机和10.1英寸Xoom平板电脑,HTC在已有的4英寸智能手机基础上推出了新的7英寸平板电脑Flyer。而显示领域巨头美国优派ViewSonic也搭配出了4英寸ViewPad4、7英寸智能平板手机ViewPad7和刚刚问市的10英寸规格的ViewPad10组合。
加上之前的PC行业,惠普2月10日推出的3.5英寸智能手机pre3和9.7英寸平板电脑TouchPad组合,作为跨界于通信设备、网络、电脑以及屏幕显示器设备的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全面绞杀已然开始。
跨界竞争日趋明显
从时间上来看,这次各厂商围剿苹果的行动是主动的。
首先,拥有强大操作系统平台的谷歌在1月份就发布了面向平板电脑的Android3.0系统,随后在2011年1月份的CES上三星就推出了基于Android3.0“Honeycomb”操作系统的最新智能平板手机GALAXYTab10.1,契若金兰之势至少代表了双方阻击苹果的相同诉求。
另一项合作更具有竞争气味。来自《韩国经济日报》的消息称,苹果目前正在跟三星电子洽谈购买约78亿美元的零组件,其中包括屏幕、处理器、NAND闪存等,主要都是用在iPad、iPhone等产品上,如协议达成,苹果将成为三星除自身以外的此行业最大客户。
易观国际分析师郭佩翰分析,三星与苹果之间的关系是合作式竞争,而带来的直接结果就是其他厂商将面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局面。苹果大面积使用三星的配件,加之苹果的市场美誉度,同样会给三星带来更多的市场占有量,并且助其提升品牌。
多功能化是平板电脑的另一个趋势。据了解,三星GALAXYTab内置三星为智能平板手机系列量身定做的“网圈”,提供了包括社交联系、书库、游戏、音乐下载的应用,在安卓网、机锋网以及优亿等主流Android应用网站上,三星提供的中文手机应用程序已到6000个以上。此外,HTC推出首款平板电脑HTCFlyer就与OnLive合作推出线上游戏服务,这使得HTCFlyer成为全球第一款提供,以云端为基础的移动游戏服务的平板电脑。
三星电子无线事业部中国出口部副总裁李相国表示:“平板电脑未来将更具个性化。”一直以来,市场上就在讨论智能手机与平板电脑功能融合的问题。到底它将是一个什么玩意?是具有强大电脑功能的手机,是具有通信和上网功能的掌上电脑,还是具有通信上网和计算能力的显示设备?现在看来,各项兼而有之,在这个行业,跨界的趋势日趋明显。
三星的平板电脑GALAXYTab,插上SIM卡就可以实现电话功能,而同样使用谷歌Android操作系统的美国优派首款智能平板手机ViewPad7,最大特色也在于将通话功能聚合在平板电脑上。
美国优派全球董事长兼CEO朱家良认为,平板电脑的性价比同样非常重要,厂商要为用户提供更多实用、有效的功能服务。其实早在2001年第一波由微软掀起的平板电脑风潮中,美国优派就已经参与过,和微软合作推出过平板电脑,与通信行业的泛意结缘,美国优派在2000年年初收购了诺基亚的显示器事业部。
与运营商绑腿跑
在销售模式上,智能手机大多采用与电信运营商合作的方式。
可以说,与运营商合作可谓利弊互现。除了运营商对手机厂商的挑剔外,其强势的合作模式也让手机厂商苦不堪言。
在中国,除了苹果与中国联通的合作较为顺畅外,其他厂商都会面临运营商苛刻的条件。比如,厂商需要先向运营商无条件供货,还要接受与运营商的业务分成等。
不过,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来临,智能手机想要搭上移动快车就必须要与运营商合作。因为运营商强大的通信平台和广泛的渠道背景,能助手机厂商获得更多市场资源。
朱家良介绍,优派采取了两条腿走路的方法,除了和电信运营商合作外,渠道也是另一个选择。据了解,优派一直与分销巨头联强国际进行合作。
不过,国内运营商也不会忽视这块“肥肉”。中国电信高调发布天翼3G业务,推出了多款3G手机,并与多普达合作旨在扩大中国电信3G终端市场。而中国联通也推出了3G品牌沃,主攻中低端市场,中国移动则将主要精力放在TD手机和OPhone上。
虽然问题重重,但智能手机普及已成大势。不过,手机厂商还
记者手记
屏幕:占山为王
对于苹果来说,能在短时间内获得市场追捧,其被标榜为“艺术品”的屏幕功不可没。当乔布斯在苹果iPhone4发布会上首次公布Retina屏幕显示技术后,也把智能手机的屏幕大战再次推向沸点。
其实,苹果的Retina技术并非市场主流。现在看来,智能手机显示屏幕呈现出TFT、AMOLED、SuperAMOLED,“三分天下”的局面。
以索爱为主所拥护的TFT液晶屏幕,在2007年以前是所有智能手机主流旗舰机型的首选。这种把一块向列型液晶夹在两片玻璃中间的技术,可达到控制屏幕光线明暗的作用,以形成透光时为白、不透光时为黑的特点,字符就可以更清楚地显示在屏幕上。
在众多厂商对屏幕的关注度停留在技术创新之时,苹果把大众视线拉回到产品最为显性的画质分辨率上来。苹果使用的这种具备超高像素密度的“Retina”液晶屏,采用的是3.5英寸IPS液晶面板,可以将960×640的分辨率压缩到3.5英寸的显示屏内,从而使苹果屏幕的像素密度达到326像素/英寸。然而事实上,在苹果推出Retina技术之前,三星就已经推出了更为先进的SuperAMOLED——在真正对屏幕显示效果起作用的对比度、色度变化以及色彩饱和度等方面,有着更为优异的表现。
“未来智能手机的显示屏是AMOLED、SuperAMOLED的天下。”易观国际分析师郭佩翰告诉记者。
AMOLED比TFT拥有反应快、对比度更高、视角较广等特点,而现在市场面各大智能品牌手机所使用的显示屏,98%以上都是由三星电子提供的。在2011CES展上,三星推出了搭载最新SuperAMOLEDPlus显示屏技术的4G手机三星Infuse,再次刷新了业界标准。随后的2011MWC上,三星展示的最新一代旗舰智能手机GALAXYSⅡ同样搭载了SuperAMOLEDPlus显示屏。如此大规模的产品布局可见三星对SuperAMOLED的十足信心。而为了保证市场竞争力,SuperAMOLED已经应用到三星多款产品当中。
厂商间争夺的另一个焦点是触摸屏幕。这块覆盖在手机显示屏外层的“玻璃”是苹果iPhone4一度缺货的主要原因。
据台湾《电子时报》报道,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iPad销售需求,苹果正在签约全球60%的新增触摸屏产能。
显然苹果在为3月2日即将发布的iPad2和预计今年中旬发布的iPhone5“囤货”。看来,苹果深知自己没有生产工厂,而抢占资源才是其立足市场的根本。
之前,用于WindowsMobile系统手机上的电阻屏被称之为“软屏”。而苹果等手机采用的则是“硬屏”的电容屏。除了电容屏的多触摸特性让用户抛弃了用笔操作的习惯外,其最大的区别就在于电容屏在任何恶劣条件下都可以使用。除此,由于电容屏可以做成单片玻璃结构,而电阻屏最少都要二层结构。所以电容屏更薄、透光率、耐候性和性能更好。
不过,目前生产电容屏的厂家只有LG、三星和一些小厂商,加之电容屏的成本要比电阻屏高10%~50%,电容屏一直处于缺货状态。
苹果在合作伙伴的选择上也发生着变化。之前,苹果采用LG的IPS屏更多一些,但现在这座天枰却摆向了三星。
苹果目前正在跟三星电子洽谈购买约78亿美元的零组件。其中就包括iPad2上的显示屏、图形处理器、随机存储器、Nand-flash内存等零部件。
上游屏幕缺货依然是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挥之不去的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