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成交急剧萎缩 房价下降信号已现?
虽然只是一个开始,但开发商销售速度的下降已经实实在在地上演。截至目前,众多已经披露了其2月份销售数据的开发商当中,几乎没有哪一家能够保持去年年底以及今年1月份的销售规模。虽然2月份有春节长假的影响,但一些公司当月销售环比下跌50%~70%的幅度,依旧不同寻常。
2月销售集体下滑
3月3日晚,万科(000002.SZ)发布2月销售业绩显示,公司实现销售金额60.8亿元,同比增长159.8%,但环比跌幅接近70%。尽管2月份受到春节长假影响,但如此大幅度的下滑仍然令人惊讶。
与万科相似的是在3月1日晚间就披露数据的富力地产(02777.HK)。该集团的数据显示,2月合约销售收入共约12.22亿元,环比下降57%,销售面积约81200平方米。截至2011年2月底,公司今年总录得销售收入共约38.53亿元,销售面积达约235200平方米。这意味着,富力地产2月份销售额不足1月份的一半。
同样,在9日公布数据的保利地产(600048.SH)也出现较大幅度的环比下滑。2月份实现签约面积22.28万平方米,实现签约金额24.72亿元;分别环比减少54.8%、49.8%。1~2月保利地产累计实现签约面积71.67万平方米、签约金额74.02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5.75%、55.14%。
环比跌幅超过50%的还有碧桂园(02007.HK),其2月合约签约21亿元,环比跌幅达到55%。除此之外,雅居乐、合景泰富等的2月销售数据也没有超过1月,但环比降幅较其他同行略小。
从过去几年的情况看,2月份都是开发商销售的淡季,主要因为春节期间购房者数量减少,而开发商推盘和销售的意愿也不强烈。
辉立证券分析师陈耕就此问题接受媒体采访时评论:在造成2月份销售业绩下滑的因素里面,政策因素约占了三成比例,但仅从2月的业绩评估今年房企的表现可能不太客观,需要做更长期的观察,预计3~4月房企的成交会略有上升,进入相对比较好的时间段。
开发商深陷观望
对于销售的下滑,大部分开发商心里早有准备。例如一家上市房地产企业的相关负责人就对记者表示,一个月前就已经明确预计2月份销售可能出现较大幅度的环比下降。这位人士称,导致销售放缓的因素很多,包括1月份销售额较大引起的基数效应以及春节传统淡季等,但政策对市场产生的显著冲击是最重要的。
更多开发商心里清楚,销售下滑的原因在于自己推货并不积极。不可忽视的是,新“国八条”的突然出台超出不少房地产企业人士的预期,从而处于长期观望状态,甚至不乏开发商以推迟开盘等行为来试图对抗政策。适逢春节假期,国内除了县城的楼市依旧火热之外,大中城市的交易都处于半停滞状态。
短期的成交消化可以容忍,但对于大多数以快速周转为策略的开发商来说,难以承受这种现状的长时间持续。
成交量的下滑让部分开发商的资金出现紧绷感,开发商会不会以降价作为妥协方式来换取成交量的上升呢?
东方证券最新发布的报告认为:土地市场出现低溢价、底价成交以及流拍,说明开发商对销售市场开始趋于谨慎;融资方面,地产信托成本已经达到15%以上,委托贷款利率触及20%以上、开发贷利率上浮甚至高达50%。这些信号都说明开发商的资金状况已非常紧张。降价促销也许是开发商不得不选择的策略之一。
对于降价可能出现的时间节点,东方证券报告指出:预计随着政策稳定和消化,4~5月新楼盘的增多,楼市有望出现价跌量涨的有利格局。
广发证券分析师沈爱卿也向媒体表示:本轮调控与2007年相比大为不同:首先,本次调控受直接影响的城市超过40个,这些被直接影响的城市的成交量和成交金额占全国的比重在50%上下;其次,目前货币政策由“适度宽松”转向“稳健”,通胀压力下加息等收紧流动性的政策频出,更使得购房者月供压力和开发商资金压力大增。
他预计,楼市冰冻期将持续6个月以上,今年上半年各大城市的成交量将有明显的下降,到下半年若行业调控政策继续落实、流动性继续收紧,则房价很有可能松动。
降价已现端倪
尽管不少业内人士认为真正出现降价的时间窗口会在4~5月份,但市场上房价下跌的信号已经出现。
中国指数研究院最新报告显示,限购政策广泛出台,楼市成交量波动幅度加剧。本周监测的30个城市中,楼市成交量下滑的城市占七成,10个城市跌幅在30%以上,4城市成交量跌幅超过50%。重点城市中,7个城市成交量环比下跌,其中天津跌幅最大,达56.53%,杭州、成都次之,跌幅都在50%以上。此外,重庆和南京跌幅较小,在5%左右。成交量上涨的城市中,北京、深圳涨幅较大,分别为60.53%、72.99%。
不得不提及的是,在2009年率先拉开降价大幕的开发商恒大地产,近期又出现了“先走一步”的苗头。市场消息称,恒大地产(03333.HK)拟在全国十多个城市以八五折推售新楼盘,但仅限于向首次置业人士提供优惠,涉及的城市包括南昌、合肥、成都等。
事实上,无论万科、保利这些A股上市公司,还是恒大、碧桂园等H股上市的民营企业,都标榜以快速周转作为经营策略。而国内大多数企业都在去年底为今年制定了比较激进的营销计划。例如万科的目标是1400亿元,恒大的目标是700亿元,碧桂园的目标则是430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至少30%。值得强调的是,每家开发商私下的目标比公开的数字还高。
最终,开发商是选择降价以保存“实现增长”的颜面,还是受制于政策继续坚守价格阵地,也许各家都有自己不同的选择。但可以确定的是,只要政策没有出现松动,或者执行依然严格,那么,2011年,开发商阵营当中势必会出现一个降价运动的“揭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