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基金借机离场 农产品大面积跌停
国际农产品市场中的基金,如同手拿镰刀的农民,不断高涨的农产品价格则是这些“农民”过去长达8个月“劳动”的成果。如今,“农民”开始用手中的镰刀收割成果,农产品期价跌声一片。
2月22日国际大宗商品被卷入了一场突发的“强震”,震源中心就是美盘的农产品价格。包括CBOT大豆及其制品、玉米、小麦和ICE交易所的棉花等品种全线跌停。外盘的普跌令周三的中国农产品期货市场全线跳空低开,而大豆、豆粕、油脂和部分化工品的跳水也都在3%左右。由于利比亚的暴乱引爆了原油上涨,投资者开始担忧全球经济复苏放缓,致使商品价格普遍大跌。
“地缘事件一般对金属等商品影响很大,对农产品的冲击应该很弱才对,之所以农产品反应更激烈,更多是事件对投资者心理的作用。”南华期货分析师王晨希表示。天琪期货分析师于瑞光则称:“暴跌说明农产品市场已经有了恐慌,前期涨幅较大的品种受基金减仓影响也比较大。”
国际农产品自去年7月以来的整体上移可谓称雄商品市场。最具代表的美盘大豆价格从每蒲式耳900多美分上涨到最高时的1400美分以上,涨幅逾50%。同期的美国玉米期价则爬升了90%,小麦和棉花的价格甚至已经翻了一倍还多。
基金在这一波惊人涨势中扮演了关键角色,根据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公布的数据,基金早在去年6~7月就开始“布局”美盘农产品市场,而这各阶段正是个品种价格启动的初期。2010年7月以后,CBOT大豆期货上的非商业净多头持仓从1万手附近飞速增至上周的20.7万手,去年12月28日当周还创下22.8万手的罕见纪录。同时CBOT玉米期货的非商业净多头持仓更是最低约1万手飙升到目前的48.3万手,8个月内增加了40多倍。美棉花上的净多头变化虽然较小,但也在去年9月14日当周达到5.5万手的高位,截至上周仍维持在3.2万手左右。非商业持仓一般被业内看做管理基金的持仓。
市场专家解释称,这些预埋的资金在过去8个月的农产品多头盛宴中赚足了钞票,而随着部分产品价格到达技术上的敏感位置或者逐渐缺少基本面支撑,基金们感到:“开溜的时候快到了。”如美盘大豆期价达到1400美分/蒲式耳后,上攻的动力明显下降,美盘的玉米和棉花则分别“纠结”在700美分/蒲式耳和200美分/磅的高位。只要市场上出现值得炒作的因素,这些基金不会放过将浮盈转化为实际盈利的机会。
王晨希称:“所以只要有风吹草动,这些基金都想出场,利比亚暴乱给了他们机会,近期美盘农产品的暴跌可能就是多头的集体出逃、了结获利盘。”
而早在利比亚“出事”之前,农产品的炒作动力似乎就已经耗尽,手拿“砍刀”的基金经理们应该早就等得不耐烦了。人们惊奇地发现,前期积累的“重大利好”正在逐渐消失,一些唱多的分析师口中的“干旱”、“中国需求”突然开始缩水,开始变成“重大利空”。一直受到“南美天气不好”困扰的巴西一夜间突然“评级”上升,国际权威油籽分析机构——油世界称巴西今年大豆产量将高达7200万吨,远远高于去年的6860万吨。总是积极进口美国大豆的中国近期似乎也在削减进口量,这从美国周度出口检验数据中可以瞧出点端倪。美国农业部(USDA)资料显示,美国周度出口检验大豆的数量去年年末以来一度呈下降趋势,从去年10月高峰时的6800多万蒲式耳剧减到12月末的2300万蒲式耳,直到今年2月17日当周,该检验量也仅仅恢复到4000万蒲式耳。
可以预见,即使没有利比亚的暴乱,基金也会借助以上任何由头逃离市场,毕竟农产品价格的好消息已经快用光了。王晨希介绍:“在现在的时间点,很多农产品价格也没啥好炒作的了,如南美的大豆等谷物产量已经基本确定,同时北美的大豆等作物还没有开始种。”于瑞光也表示,目前可能有很多农产品的基金多头已经减仓了,市场估计美盘大豆的净多头持仓现在已剧减到18万手左右。